森林的历史文化

在中国自古农业立国,时至今日,每年中央的一号文件仍以农村、农业、农民为主。华夏文明自从黄河流域起始以来,农耕便占据了主体地位,必竟民以食为天,何况在历史上发生过多起大饥荒事件,让人谈饿色变了。于是,开荒种田、囤粮于家便成了老百姓生活的一个主要内容。 与耕地相比,森林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却大打折扣了。森林自古以来,都是以土地的从属来定位的,现在所讲的“农林”便来源于历史。古代的农民从平原地区的灌木丛和沼泽地里开垦土地,建立了一整套的精耕制度,这套制度至今仍在发挥作用。他们毁林开荒,可以说在整个华夏文明的发源地都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林地。汉族人自古就对森林有一种憎恶感,只要占有土地,第一步肯定会系统地开山伐树,远远超过他们对燃料的直接需求,同时也懒得去操心如何进一步去利用这些山丘,任由它们光秃秃地躺在那里。即便是在贫瘠的黄土高原,人们也懒得植树造林,任凭黄河泛滥,遭受干旱的煎熬。人们根本没有通过植树来改善生态的意识,即便是干旱最难熬的时节,也只会往河水中献上童男童女来企盼雨水的降临。大片大片的低洼地因为缺乏造林而无法抵御洪水和干旱,这里的农民比世界上其它地区的农民更加依赖这贫瘠的土地,却不懂得利用森林来加速文明的前进。

只有部分少数民族在森林里生活,他们懂得如何与森林共处,生活在大兴安岭的鄂伦春族将树木认定为“树神”,书写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篇章。个别朝代也会部分的封闭森林,但那只是维护陵寝或出生地的风水,确保万代受益,谈不上保护。 在文明前行的进程中,森林一直以土地的从属位置来在人们心中定位的。它主要的目的可能就是提供燃料和建筑材料,以及富人们庭院里的点缀。由于这种错误的认识,毫无顾虑地砍伐森林便理所当然了,于是历史的悲剧便一幕幕地上演了。由于过度地砍伐森林,灿烂耀眼的楼兰文明永远地掩埋在了黄沙之中,江河开始了肆无忌惮地泛滥,水源地水质开始下降,沙漠逐步蚕食绿绿洲,风沙四起……然而,这些也并未引起国人的高度重视,虽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生态的措施,但根深蒂固在脑子里的历史基因依然存在。一提起采伐,便兴高采烈,毫不心疼,更有甚者还想方设法争取森林采伐限额,反而一提起退耕还林或封山育林,便像挖了祖坟一样,一蹦三丈或消极怠工,将国人的劣性表现得淋漓尽致。即便是植树,在农业地区或是边疆也只是种一种防护林,完全不顾森林的属性,还大肆宣传工作成绩,实属务林人的悲哀,在自己工作的领域都不了解它的神圣与伟大。

森林,是一个高密度树木的区域。这些植物群落覆盖着全球大面积并且对二氧化碳下降、动物群落、水文湍流调节和巩固土壤等起着重要作用,是构成地球生物圈当中的一个最重要方面。它是地球上的基因库、碳贮库、蓄水库和能源库,对维系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,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和环境。森林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,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,是人类文明前行的基石,远古类人猿从森林走向平原,开始了智人新时代。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,绝不是什么从属,更不是一种补充,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资源。做为林业工作者,我们一定要坚定观念,树立全新的生态观,将生态文明这一关乎人类生存的伟大事业建设好。

只剩我独自领略

东北针叶林

使人宁静,使人淡泊

华科大森林

是不是很温暖安祥

热带雨林

最大的雨林,神圣,伟大

云南热带雨林

十分庄严肃穆吧